<

痛风治疗

痛风医生陈建春科普痛风可用针灸进行治疗不妨尝试

痛风治疗2020-08-19

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,以男性为主,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,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、痛风石沉积、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型,常累及肾脏,引起慢性间质炎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等一系列病症,其中原发性痛风最首的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,起病急骤,好发于下肢关节,数小时内可达到高峰,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热痛,且以半夜起病多见,持续数天至数周完全缓解,但可反复发作。为针灸治疗的主要对象。本病在我国以往为少见病,近年由于营养条件的改善,平均寿命延长,发病例 有增多趋势。西医虽有特效药物,但由于缺乏病因治疗,目前尚无根治之法。

痛风可用针灸进行治疗不妨尝试

成都痛风说明针灸治疗本病,首见于1981年,但之后一直未见报道,直至1991年才有大量临床文章见诸刊物。据不完全统计就达近20篇之多。在治疗方法上,除体针外,尚有梅花针或三棱针刺血、火针法、拔罐、皮内针及耳针等,亦有配合推拿或内服、外敷中药进行治疗的。治疗对象则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主,亦有治疗痛风石沉积者。总有效率在90%以上。且不少病人经一年以上随访未见复发,表明有较好的远期疗效,故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推广价值。

治疗:

体针(一)取穴

主穴:分2组。1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三阴交;2、曲池。

配穴:分2组。1、内踝侧:太溪、太白、大敦;外踝侧:昆仑、丘墟、足临泣、束骨。2、合谷。

(二)治法病变在下肢,均各取第一组;在上肢各取第二组。以主穴为主,据部位酌加配穴。以1~1.5寸28号毫针刺入,得气后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手法;急性期用泻法,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,均留针30分钟。每隔10分钟行针1次。每日或隔日1次,7~10次为一疗程,疗程间隔3~5天。

(三)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:临床痊愈:症状、体征消失,血尿酸降至正常,1~1.5年内未见复发;有效:症状、体征基本消失,血尿酸下降,发作间隙期明显延长者;无效:症状、体征及血尿酸检查均未见改善。

以上法共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,按上述标准,临床痊愈70例,有效9例,无效3例,总有效率为92.3%[2~4]。

刺血

(一)取穴主穴:分2组。1、阿是穴、太冲、内庭、对应点;2、曲池、阳池、阳溪、太冲、丘墟、太溪、阳陵泉、血海。

阿是穴位置:红肿热痛最明显处。

对应点位置:健侧手部阿是穴的对应部位。

(二)治法每次取一组,二组可交替应用,亦可单用一组。第一组每次均取,仅取患侧穴;第二组每次取2~3穴,交替选取,其中除阳池、太溪、血海取患侧外,余均取双侧。第一组穴刺法:先用三棱针点刺阿是穴,放血数滴,然后以26号1.5寸毫针,刺对应点1针,患侧太冲、内庭及以15度角三针围刺阿是穴(此三针针尖指向三棱针放血处),使用泻法,留针30分钟。第二组刺法:在所选穴区先用手指拍打数次,使局部充血,行常规消毒,押手按压穴位两旁,使皮肤绷紧,以小号三棱针,快速点刺穴位,深度视腧穴而定。挤压出血,部分穴中加拔火罐,出血量以3~10ml为宜。消毒局部,并加敷料包扎固定。上述二法每周治疗1~2次,3~7次为一疗程,疗程间隔一周。

(三)疗效评价共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3例,按前述标准评定,临床痊愈31例,有效22例,总有效率达100%
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
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

相关阅读

  • 首页
  • 痛风
  • 风湿
  • 强直